這是昨天話題的延續。
平時大家常說,國內球員缺乏進取心,競爭不足。
很多時候大家或許沒想過:他們的“老師”是否真的有在求進步?他們的教練,有在持續革新自己的教案嗎?
會關注剛結束的非洲盃嗎?知道安哥拉奪冠了嗎?他們會關注接下來更高水準的歐錦賽嗎?
無論是青訓教練,還是職業隊教練,從理念上已遠遠落後於世界主流,教練們不了解國際主流打法,你還指望球員能理解國際大賽?
籃球打法更新換代的速度非常快,就像新能源車一樣,如果國內不跟上,只會越來越落後。
所以姚明之前強調的,作為球迷我非常認同:“教練的認知決定下一代運動員的水平”。
“我們的教練,什麼時候能走出去?去其他俱樂部闖蕩?”
我們的現狀是?有兩大現象。
第一,一名教練在某隊下課後,很容易在其他隊伍重新上崗,來來回回其實就是那幾位教練。
不愁找工作,自然也不會好好學習。
第二,球員直接轉任教練。
周鵬已是國家隊隊長,帶深圳隊依然困難重重……
因為帶隊和打球是兩回事。
教練這個群體,更需要睜開眼睛看世界。
這屆中國男籃,有一位“特別”的助理教練,叫李昂。
特別在哪裡?
他走了一條此前沒有人走過的路,在中國籃球歷史上,名副其實是開拓者。
看看李教練的經歷:
1、學生時期通過數學競賽保送清華大學數學系,在校期間代表清華男籃參加CUBA陽光組比賽。
2、放棄巴黎金融工作後,赴美攻讀體育管理碩士,自薦加入哥大籃球隊,從基層做起,次年晉升助理教練,系統學習美國籃球技戰術體系。
3、2018年回國加入北京首鋼俱樂部,先負責“雛鷹計劃”青訓,後升任CBA一線隊助理教練。
4、2024年簽約NBA亞特蘭大老鷹隊旗下科利奇帕克天鷹隊,成為NBA發展聯盟首位中國教練,負責球員個人訓練、對手球探報告及防守策略設計。
李昂,他和中國的年輕球員一樣,懷抱著NBA夢想。
他不是從體校出身,沒打過職業賽,他是學霸,從事籃球職業,熱愛佔了很大成分。
這樣的經歷,進入中國男籃教練組,之前是沒有過的吧?
我們過去有公派去學習的國產教練,但李昂這是自發行為,帶著一腔熱血,而且時間更長,更深入。
他作為年輕教練,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更強。
大家會發現,在我們這裡,職業球員或職業教練常有天然的傲慢。
容易瞧不起基層的、所謂“業餘”的:“他打過職業嗎?”、“他憑什麼對我們職業出身的指指點點?”、“他打過CBA嗎?”……
這點我想反駁:馬雲學的是電子商務專業嗎?馬雲會寫程式碼嗎……
李昂沒有職業背景,但他有什麼?有文化。
清華數學系高材生,憑藉數學專業背景,可以建立大數據分析,通過數據分析優化功能型球員組合……
我們傳統教練,誰具備這種能力?
老一輩的,別說懂英語了,連電腦都不會用的多的是。這也意味著,他們很難真正了解國外的東西。
翻譯過來的,和自己親自去了解的,感覺是不一樣的。
另外一點,球員也在發生變化。
用以前的一套去教育00後、甚至之後的10後球員,是行不通的。老教練們懂心理學嗎?了解中國家庭嗎?了解在網路時代成長的孩子嗎?
這絕對不只是教他們打籃球那麼簡單……
如果把體育視為一種教育,那教育對球員的重要性包括:文化素養、人格塑造、價值觀培養、跨文化理解、心理韌性、系統思維等。
舉個最直接的例子:以前你敢想像徐昕和杜鋒會有衝突嗎?
00後球員,真的是太不一樣了。
這對教練來說,如何處理與球員的關係,也提出了新的課題。
打球厲害,不代表帶隊就有高水平。
如今的NBA教練體系,更注重戰術理解、數據分析、球員發展與團隊管理能力,而非單純的球員履歷。
影片剪輯、球探報告、戰術設計、溝通領導力等專業技能已成為現代教練的重要能力範疇。
斯波,也不是就是從剪輯做起的嗎……
李昂的路徑,體現了“非球員背景+專業教育+國際實踐”的新模式,與NBA近年趨勢高度契合。
因為我們是外人,不知道李昂在這次中國男籃教練組中發揮了多少作用;也不清楚他的主要分工是什麼。
但這次中國籃球在打法上的變化,尤其是進攻節奏的調整,確實有一些新氣象。
或許,李教練功不可沒。
希望,他的走出去,不僅是個人奮鬥的縮影,更是中國籃球擁抱科學化、國際化的重要標誌。
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一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