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名人堂入選的盛事。
今年的入選名單已經提前公布。
卡梅隆-安東尼、德懷特-霍華德、蘇-伯德、瑪雅-摩爾、西爾維婭-福爾斯、比利-多諾萬、丹尼-克勞福德、米奇-阿里森以及2008年美國奧運男籃「救贖之隊」一同入選。
這些名字大家都非常熟悉。
瓜哥,10次入選全明星,3次奧運金牌得主,是「03黃金一代」的代表人物之一。
魔獸,8次入選全明星,3次獲選NBA年度最佳防守球員,5次成為籃板王,生涯累積14627個籃板排名歷史第十,2020年隨湖人奪得NBA總冠軍。
蘇-伯德,WNBA歷史助攻王,13次全明星,4次總冠軍,整個職業生涯都效力於西雅圖風暴。
瑪雅-摩爾更是不必多說,無敵女王。
西爾維婭-福爾斯,兩屆常規賽MVP,4次最佳防守球員,2015年與2017年兩度奪冠。
多諾萬,現任公牛主帥,最厲害的成就是帶領佛羅里達大學兩度奪得NCAA冠軍。
丹尼-克勞福德,32年NBA資深裁判,喬丹時代一路吹過來,他的經典畫面是被布澤爾在進球後打蛋……(注意,他不是把鄧肯吹出場的那位,那位叫喬伊-克勞福德)
米奇-阿里森作為熱火隊老闆,主導組建了「三巨頭」時代,幫助球隊三次奪冠。
08美國男籃,作為又一支以團隊身份入選名人堂的奧運隊伍,是對這一代球員集體成就的最高肯定,也象徵著美國籃球一段傳奇篇章的永恆紀念。
這裡就不細說每個人的故事了,今年這些名字大家都非常熟悉。
今天還想再次強調的是:有些媒體、自媒體,還有部分媒體人,可能連名人堂的評選標準和所謂的門檻都沒弄懂……
在平台上,你可能會看到「NBA名人堂入選儀式」,但事實上這是錯誤的說法。
女士們,先生們,NBA(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其實並沒有名人堂。
我們常說的名人堂,全名是奈史密斯籃球名人紀念堂(Naismith Memorial Basketball Hall of Fame)。
它是為了紀念1891年在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基督教青年會學院(現斯普林菲爾德學院)發明籃球運動的詹姆斯-奈史密斯博士(Dr. James Naismith)而設立的。
本質上,它是一座博物館,陳列著與籃球相關的文獻、錄像帶、媒體報導、光碟等資料。
奈史密斯籃球名人紀念堂的入選標準,是我們這裡很多人沒搞懂的,這與傳播者的誤導有很大關係。
你需要明白的是:
1、這不是NBA名人堂
誰入選和NBA主席亞當·席爾瓦(肖華)沒有任何關係。
名人堂涵蓋的範圍很廣,這座殿堂面向全球籃壇,表彰那些對籃球事業有卓越貢獻的人。
2、名人堂本身不是榮譽堂
名人堂強調的是「對籃球運動的全面貢獻」,不僅僅是統計數據或獎盃數量,NBA成就只是其中一部分。
奈史密斯名人堂本質上是籃球運動的終身成就獎,評選兼顧競技成就、文化影響與歷史價值。
3、評選非常嚴格
根據最新規定,球員、教練及裁判在退役滿三年後才有資格被提名入選名人堂,而現役教練及裁判則需擁有至少25年的執教或執法經驗(不限於NBA)才可獲得提名資格。
獲得提名並不代表一定入選,提名名單將由7人組成的初審小組嚴格審核,只有獲得至少5名成員同意者才能進入複審階段。
提名者的詳細資料和初審小組的書面意見會提交給由24人組成的複審委員會,只有獲得至少18名成員同意者才能正式入選名人堂。
綜合以上:
「安東尼連總冠軍都沒有,怎麼能入選?」
「文斯-卡特拉低了名人堂的門檻!」
「姚明NBA最好成績只是第二輪,怎麼也能入選名人堂?」
……
這種籃球盲評論,是不是很無腦?連標準都沒搞懂,就亂說話。
瓜哥,三屆奧運冠軍。
卡特,改變了猛龍隊,甚至改寫了加拿大籃球的歷史。
姚明更不用多說,亞洲籃球第一人,對籃球事業,尤其是推廣與交流,貢獻突出。在那個特殊時代背景下,是中美交流的重要橋樑。
所以,大膽往前衝就對了!
寫到這裡,我不禁又重溫了一遍姚明2016年的入堂演講。
多麼經典,多麼高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