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0月18日,拓荒者媒體Rip City Project撰文討論楊瀚森和克林根的共存話題,具體內容如下——


拓荒者隊終將面臨一個問題:必須判斷克林根與楊瀚森能否同時登場。對於兩名身處中鋒位置、且該位置出場時間有限的高水平年輕球員而言,這是必然要面對的結果。
當主帥比盧普斯必須決定兩人能否共存時,他不必畏懼,反而應該勇於嘗試,挖掘這對組合的潛在實力。
兩人風格與能力特點
克林根偏向傳統中鋒,主打籃筐保護與籃板,同時能在擋拆戰術中發揮作用。他身高2米18,體重127公斤,臂展更是達到2米31。只要持續提升時機判斷與位置選擇能力,他完全有能力在上述領域掌控比賽。

另一方面,瀚森常被拿來與約基奇比較。原因在於這位身高2米16、臂展2米20的高大球員,卻擁有近乎後衛般的技術儲備。
儘管兩人的個人能力相當吸引人,但多數人認為,克林根和瀚森最終會為爭奪出場時間展開競爭。不過,也存在另一種可能:兩人共同搭檔前場,為拓荒者打造一套具備絕對統治力的陣容。
若排出阿夫迪亞、卡馬拉、克林根、楊瀚森與朱-霍勒迪的陣容,拓荒者有望組成聯盟頂尖的防守五虎。
防守端優勢:這套陣容在防守端幾乎沒有弱點。或許有人會質疑克林根或瀚森是否能對位當今聯盟的大前鋒,但反過來,對手也必須花費心力防守這兩位大個子。
雙塔共存的主要障礙
當然,兩人能否形成有效配合是最大難題。作為新秀,克林根在6米外的投籃命中率僅29.2%,讓人懷疑他是否能在不影響進攻空間的前提下,適應「雙大個」陣容。

不過,我們依然有樂觀的理由:對一位在大學74場比賽中僅出手9次三分的球員來說,29.2%的命中率已超出預期。若克林根能繼續磨練外線投籃(季前賽已展現三分進步),他與瀚森在進攻端共存便具備可行性。
克林根需要豐富自身技術庫,而瀚森似乎已具備所需技能——他傳球能力優秀,外線活動時游刃有餘,只需進一步打磨,便能穩定為球隊拉開進攻空間。
若兩人能實現上述提升,拓荒者便能憑藉身高優勢壓制對手,這將成為他們面對幾乎所有球隊時的獨特優勢。
陣容中其他球員的支援作用
至於這套潛在五虎陣容中的其他球員,阿夫迪亞、卡馬拉與霍勒迪均為經受考驗的「攻防一體」型球員:
2024-25賽季聖誕節後,阿夫迪亞場均19.9分、4.5次助攻,投籃/三分/罰球命中率分別為49.6%/36.9%/77.7%;
卡馬拉入選最佳防守陣容,且三分命中率達37.5%;

霍勒迪是兩屆NBA總冠軍得主,在多支球隊證明自己是頂級防守者,且無論有無球權,在進攻端都是可靠選擇。
憑藉外線充足的空間、組織能力與得分創造力,拓荒者完全可以讓這兩位7英尺級大個子充分發揮特長。其中,瀚森已展現明顯的球星潛力,不僅是組織核心,他的能力也足以支持他成為得分手與空間型球員;而克林根每36分鐘場均5.9個進攻籃板與3.0次蓋帽的表現令人矚目,同時也悄悄展現出傳球潛力。
季前賽期間,比盧普斯明確表示暫未考慮雙塔打法。不可否認,克林根與瀚森存在無法共存的現實可能——兩人的打法並非天生相配,且都面臨避免陷入犯規麻煩的挑戰,這或許意味著他們需要在體重與力量上做出取捨,以提升移動能力。但若拓荒者敢於嘗試,這套具備潛在統治力的陣容絕對值得投入心力去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