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火箭隊「杜蘭特時代」所有預期的開局情況中,「一場未勝」絕非選項。火箭隊先後不敵雷霆隊(雙加時惜敗1分)與活塞隊(落敗4分),目前戰績0勝2負,位列西部墊底。


雖然輸給衛冕冠軍雷霆隊及上季進入季後賽的活塞,分差均未超過個位數,暫時無需恐慌,但這兩場比賽揭露了火箭隊若想在西部競爭,必須解決的核心問題。
「我們有著總冠軍級別的期待,所以每場比賽都全力以赴,」火箭後衛阿門·湯普森表示,「你知道,總會有表現不佳的比賽,但我們仍在努力爭取勝利。」
火箭隊將於週二主場迎戰籃網,結束本季首個主場系列賽,隨後展開客場之旅,先後對陣暴龍與塞爾提克。《休斯頓紀事報》分析本季前兩場比賽中觀察到的三大問題——
1. 半場進攻依然緩慢
整個季前賽期間,火箭主帥烏度卡一直強調球隊陣容的「多功能性」與「身高優勢」。火箭既能憑藉「巨型陣容」打出壓制性進攻,也能採用傳統陣容,或運用小個子陣容追求速度與投籃。
但經過兩場例行賽後,火箭陷入難題:採用「雙中鋒陣容」時防守表現更佳;而用「單中鋒陣容」時進攻效率更高。

如何在兩者間取得平衡?
「這就是教練拿高薪的原因——他們必須做出這些艱難決策,」杜蘭特說道。上週,他與火箭簽下9000萬美元續約,成為NBA歷史上職業生涯總收入最高的球員。
他接著補充:「擁有多功能球隊當然是好事,但一旦派出不同陣容,如何調度就是教練最棘手的工作。所以我們會保持耐心,繼續成長、繼續摸索。不過在防守端,我們的表現已相當穩定了。」
不敵活塞的最後一攻,集中展現火箭進攻困境。當時比賽還剩5.5秒,火箭落後4分,烏度卡設計的戰術原本讓中鋒申京繞到三分線外接球。火箭最準的兩位三分射手——謝泼德與小賈巴里·史密斯,則分別站位於三分線兩側。湯普森將球傳給杜蘭特後,申京從內線跑向外線,但時間流逝,杜蘭特最終回傳給湯普森,後者三分出手未中。
雷霆與活塞均為聯盟頂尖防守隊伍,無論火箭採用何種陣容,進攻端啟動戰術的速度偏慢,導致常無法利用錯位優勢,最終只能強行出手。
「我們必須找到平衡點:何時該加速,何時該適度放慢節奏,」杜蘭特表示,「我認為我們正在摸索。過去兩場比賽的進攻表現並非我們期待的樣子,但這本就是一個需要逐步完善的過程,我們會從這兩場艱難失利中吸取教訓,變得更好。」
火箭「湯普森-杜蘭特-史密斯-申京-亞當斯」的首發陣容,在兩場比賽中均呈現正的正負值(即該陣容在場時球隊淨勝分領先)。亞當斯表示,火箭仍在磨合防守時機掌控,以及該陣容下進攻端的最佳執行方式,但他強調,無論防守或進攻,「簡化戰術」極為重要。
上季火箭場均助攻23.3次,本季首戰對雷霆送出23次助攻;但次戰對活塞,32次運動戰命中僅搭配15次助攻。
「我覺得我們持球時間太長了,」烏度卡說,「我們本該主動吸引包夾,利用人數優勢創造空位機會,讓場上到處都有空位球員。活塞是一支擅長收縮防守並透過擋拆發起進攻的隊伍。我們確實得到一些不錯出手機會,但全場僅15次助攻,且許多空位機會沒能把握。」
2. 控衛問題仍待解決

受傷控衛范弗利特本週已回歸球隊參與訓練指導,但他在場上的作用仍不可或缺——目前湯普森與謝泼德正艱難適應「主要持球組織者」的角色。
前兩場比賽中,湯普森場均14分、3次助攻,同時出現3次失誤。儘管申京與杜蘭特也參與進攻組織,但湯普森仍在適應「比過去兩季更多持球」的節奏。
「目前的調整重點,是學會將隊友放到正確位置,與他們溝通,同時在場上扮演『烏度卡第二教練』角色,但我還在學習,」湯普森說,「我正在努力摸索,我知道情況會越來越好。」
湯普森面臨的最大障礙之一是:他在進攻端的最佳狀態是突破內線、對籃框施壓;但火箭「雙中鋒首發陣容」固有空間問題,要求他更多在外線活動。
對雷霆時,湯普森三分7投0中,其中5次出手集中於上半場;隨著比賽推進,他更多選擇突破內線,禁區7投6中。對活塞時,他表示上半場吃到4次犯規,打法更保守——全場10分中6分來自罰球,8次運動戰出手中6次集中禁區。
「我們希望他保持自信,找到舒適區。雷霆是一支擅長『強側底角協防』的隊伍,湯普森正好處於被針對位置,」烏度卡說,「但有時我們在進攻早期就有空位機會,卻選擇傳球,直到進攻時間快結束才讓他出手。這些問題我們都指出了,但他確實在努力提升三分能力,季前賽表現也不錯,所以我們希望他更具攻擊性。」

至於謝泼德,火箭則強調「攻擊性」與「自信心」。這位二年級後衛前兩場比賽均得9分,某些時刻(尤其接球即投三分時)決策更果斷,但關鍵時刻尚未能掌控局面。
對雷霆時,謝泼德4次助攻全來自常規下半場;加時賽中他一分未得、無助攻,且有1次失誤。對活塞20分鐘出場,他僅1次助攻、3次失誤,第四節只登場5分鐘。
謝泼德有不錯防守直覺,能透過預判傳球路線、協防包夾完成搶斷。他主要弱點是體型——火箭防守時,對手常針對此點進行攻擊。
「我們當然可以透過戰術保護他,應對特定對位,我們確實這麼做,」烏度卡說,「但同時,你也需要讓他面對特定球員累積經驗,在這方面提升自己。所以我們會用夾擊、搶斷等戰術保護球員,避免陷入不利對位。但正如我之前說的,他正在邊打邊學,這是他成長的重要階段。」
3. 需讓杜蘭特更多參與進攻
儘管杜蘭特在週五比賽中18投9中,砍下37分,展現高效影響力,但火箭仍在摸索「如何最大化這位新核心的作用」。

對雷霆時,杜蘭特更像「最後選擇」而非「首選」——多數運動戰進球來自進攻最後8秒,且集中於禁區外;第四節與加時合計3投2中。
儘管對手明顯以額外防守針對杜蘭特,且擁有一位15次入選全明星的「絕境救援者」對火箭是優勢,但球隊仍希望在關鍵時刻為杜蘭特創造更多觸球機會。
「我們必須在戰術啟動、掩護與配合上更堅決,為他創造空位,」烏度卡說。
基於此考量,火箭在訓練尾聲特別練習掩護配合,在對活塞比賽中,確實讓杜蘭特更早參與進攻——他9記命中投籃中,僅2記來自進攻最後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