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拓者官方確認,已從所屬發展聯盟球隊撕裂之城混音隊召回中國球員楊瀚森。
這……相當於週日又多加了一次訓練。
開拓者週末沒有團隊訓練,球隊為了讓他累積更多訓練時間才將他下放,本週末隨附屬球隊進行訓練後,在對湖人比賽前重新回歸隊伍。
從這次往返調動可以看出,或許開拓者已將他納入NBA與發展聯盟雙向培養的新階段。
也就是說,這種頻繁奔波將成為常態。
在主隊與附屬隊之間頻繁切換,既然主隊還無法穩定出場,那就多積累經驗。
預測一下:等到發展聯盟賽季開始後,楊瀚森很可能能在球隊波特蘭主場比賽時報名隨隊,進入激活名單,在場邊學習或等待上場機會。
若開拓者作客,他很可能就會隨附屬球隊撕裂之城混音隊出戰。

這種經歷,周琦曾經分享過。
2016年他以第43順位被選中,當時火箭是一支有爭冠實力的球隊,顯然缺少培養新秀的空間。
既然如此,那就去毒蛇隊吧。
NBA的世界有多殘酷?早上剛醒來,教練就發來短信讓你收拾行李去發展聯盟。
沒有提前通知,也沒有給你準備的時間。
就像我們上學時,老師突然安排考試,你根本沒時間複習。
所以才會有:「我還沒準備好」的感覺。
「拎包就走」的生活,接下來一段時間,很可能就是楊瀚森的日常。

NBA聯盟,是一座龐大的金字塔。
對比兩位中國球員,楊瀚森是比較幸運的,是更接近塔尖的那一位。
這裡說的不是能力,而是球隊的地位。
在17-18賽季的火箭,周琦很難獲得機會,他是二輪秀,球隊需要爭取成績。
小楊呢?NBA歷史上第三位首輪被選中的中國球員,簽約超過2000萬美元,採用NBA首輪秀標準「2+1+1」合約模式,前兩年為完全保障合同,後兩年為球隊選擇權。
首輪秀與次輪秀的待遇,差異非常大。
首輪秀是「工作穩定+重點培養」,次輪秀則是「臨時工+生存挑戰」。
雖然楊瀚森表現不佳是事實,但部分球迷說「現在回青島打CBA還來得及」,至少在未來兩個賽季內不會發生。
開拓者以第16順位選中他,本來就是抱著刮彩票的心態,沒指望他一出場就能立刻貢獻戰力。
所以,至少在保障合同的兩年內,他們會一直持續觀察他的表現……

作家周國平曾說,人生有三次成長:當你發現自己不再是世界的中心,當你竭盡全力卻仍無能為力,當你認清並接受自己的平凡。
現在的楊瀚森,正經歷第一次成長。
他不再是「世界中心」,這必然伴隨成長的煩惱。
在CBA,他是聯賽的寵兒,青島隊重點培養,聯賽給予各種獎項,方方面面都受到保護,是真正的「未來之星」。
但在NBA,情況完全不同。
每年都有狀元秀,也都有16號秀……選擇退役的人,肯定比被選中的少。
所以,他還想成為那400至500人中的一員。
正如姚明所說,一切全憑自己努力。
「想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最重要的是明白自己真正需要什麼。因為到了那裡,沒有人會替你負責,你自己是自己的第一責任人。」
姚明的情商與身份,他對楊瀚森說的話,無論是忠告還是建議,不可能像我們一樣直白具體。
他不會說:你要自律,要注意飲食,要好好學英語,這些話……
大姚現在也不是籃協主席,雖然有資格對中國籃球發表任何言論,也能像NBA那些名宿一樣指點江山,罵罵後輩綽綽有餘。
但他並非那種性格,他的身份也已經改變……
起初,我總覺得姚明說的是些模稜兩可的客套話,他不像王治郅那樣,直接指出後輩的缺點。
但這幾天細細品味他的表達後發現,那是一種高級的表達方式:
表面上看,姚明似乎什麼都沒說。
其實,他什麼都說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