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霍姆葛籣,沒有哈騰,沒有中鋒。
但雷霆,沒有問題。
東部第一(聯盟第一)和西部第一,二番戰,場面過於殘暴了。
本以為和第一戰一樣,是勢均力敵的較量,結果雷霆三節119比81領先騎士38分! 亞歷山大前三節砍下40分8助攻!
復仇真是夠狠的。
第四節,垃圾時間,雷霆鳴金收兵,最終「僅僅」以20分的分差獲勝。
但比賽的主要內容,集中在第三節。
前36分鐘展示的是,亞歷山大遠大於米切爾。
還記得前兩天,講SGA未來要拿8000萬年薪的時候,就有兄弟在評論區問我:“米切爾和亞歷山大誰的上限高? ”
我的選擇是亞歷山大。
這不是馬後炮。
今天這場輸球,告訴大家的一點是,我為什麼不看好騎士。
直白講,別看常規賽順風順水,但到了季後賽,到了高端局,你大哥不行,這支球隊就是不行。
米球王,今兒不也在高端局拉一褲兜了么...
上一場,打步行者35+9是厲害,但今兒是15中3,僅得8分。
對面的亞歷山大,首節15分,僅比騎士第一節總得分多了1分...
第一次見面的時候,是雙塔壓制幫助騎士贏球,但今天來到奧克拉荷馬,你總不能要求什麼局都讓雙塔救命。
不管是莫布里還是阿倫,能力都沒到那個級別,他們又不是約基奇...
高端局,強度局是檢驗球員是不是頂級後衛的重要標準。
米切爾打雷霆,兩場比賽累計是31中6。
雷霆外線防守是好,但如果你兩場都打不好的話,說明能力還沒到...
雷霆這隊伍,挺邪乎的。
首發陣容,多特1米93,杰威1米96,卡森-華萊士1米91,傑林最高,2米06,老大SGA1米98。
替補上來的阿隆-維金斯、以賽亞-喬、卡盧梭,都是1米9多的球員。
這幫人,就突出一點:能咬。
人均“瘋狗”,然後米切爾被防麻了...
如果騎士三分不準,那就沒得打。
因為雷霆在把米球安排明白的同時,基於陣容的機動性,他們還可以肆無忌憚地快速收縮,保護禁區。
騎士一旦失誤,雷霆狂風驟雨般的反擊就來了。
失誤數對比,騎士21-雷霆6。
比如,這樣:
最後,給騎士球迷說點扎心的。
加蘭1米85,米切爾1米91(我感覺他真沒有1米9)。
自從我看NBA以來,聯盟歷史上還真沒有以后場雙矮為核心奪冠的(都不足1米9)。
所以如果今年騎士辦成了,會很顛覆我的認知。
以純控球後衛帶隊奪冠,並且拿到MVP的,看NBA小二十年來,只有兩名選手:
一,身邊有鄧肯和吉諾比利的托尼-派克。
07年法國小跑車能拿FMVP,一大原因是騎士隊在防守策略上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如何限制鄧肯的發揮上,石佛是真正的中流砥柱。
二,史蒂芬-庫里。
庫男神為什麼是歷史級別的後衛? 牛逼的地方就在於此,真是自己當家做主,絕對核心帶隊奪冠的。
至於其他的後衛,有一說一,都差點意思。
炮哥、哈登、納什、利拉德這些選手都沒辦成的事兒,我是不覺得米切爾或者加蘭能做到。
道理很簡單,你需要發揮很高的進攻水平,季後賽你得掄冒煙了,才能彌補身高劣勢在防守端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