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總決賽G2將在日期:6月9日上午8點開打,目前總比分是步行者1-0領先雷霆。 總決賽G2會有怎樣的劇情上演? NBA官網列出了總決賽G2值得關注的四大看點——
1.關注雷霆的陣容調整
中鋒哈爾滕施泰因儘管受到過一些傷病困擾,仍在常規賽57場出戰中首發53場,且在總決賽G1前的16場季後賽賽中均擔任首發。 他首發時雷霆的戰績為57勝12負。 但在總決賽首戰中,戴格諾特教練選擇啟用更小的首發陣容,將後衛卡森-華萊士放入首發,拆散了哈爾滕施泰因與霍姆葛籣的雙塔組合。 華萊士取代哈爾滕施泰因首發,其意圖是更好地應對步行者的快節奏,並實現人員對位上的優化。
效果如何?
積極層面:上半場迫使步行者出現19次失誤,雷霆以57-45領先。
消極層面:籃板球被步行者以56-39碾壓。
作為雷霆「三巨頭」之一的霍姆葛籣,前三輪季後賽場均貢獻16.4分8.6籃板,但首戰僅得6分6籃板,出場時間不足24分鐘。 哈爾滕施泰因上場17分鐘,貢獻9分7籃板——若按其常規28分鐘出場時間換算,數據尚可,但短時間內的貢獻不足以影響戰局。
關鍵資料拆解:
雷霆本賽季常規賽和季後賽中,當籃板數≥對手時,戰績為37勝3負(常規賽)+8勝1負(季後賽); 當籃板處於劣勢時,戰績僅為4勝4負。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尼克斯使用米切爾-羅賓遜和唐斯的雙塔組合對陣步行者時,曾打出高效表現。
2.步行者需減少控球失誤
首戰上半場,步行者失誤多達19次——這是近18年來NBA首次有球隊在單場比賽上半場出現如此多失誤。 對於雷霆的“粘人式防守”而言,這是符合其風格的開場,但對通常在快攻中保持精準的步行者而言,卻極為反常。
正如哈利伯頓所言:「我們喜歡』有控制的混亂」,但上半場只有混亂,太醜陋了。 ”
步行者下半場展現了對陣雷霆頂級防守(常規賽場均迫使對手17次失誤,聯盟第一)的應對方案——
降速與精準傳球:下半場控球回合從54次降至47次,傳球更具目的性。
減少核心球員失誤:作為外線威脅的大個子奧比-托平首節5分鐘內3次失誤,但最後20分鐘內零失誤。
3.步行者的投籃仍是最大優勢
儘管上半場失誤頻繁減少了進攻回合,但步行者完成的進攻回合效率極高。 憑藉哈利伯頓的絕殺,他們以111分涉險過關,延續了一項關鍵規律:
本賽季常規賽,步行者得分≥110分時戰績為45勝23負; 季後賽至今,得分≥110分時保持13勝0負。 本賽季得分不足110分時,步行者5勝14負。
投籃效率方面:
季後賽至今,步行者整體命中率49.6%,三分命中率40.5%,真實命中率61.2%,三項數據均位列季後賽球隊第一。
常規賽中,步行者的這三項數據分別排名第三、第九和第五,可見季後賽中他們通過額外的準備時間和對對手防守的反覆研究,找到了創造最佳出手空間的方法。
對雷霆的啟示:或許應減少對“迫使失誤”的依賴,轉而專注於干擾步行者射手並將其逼離習慣出手點。 首戰下半場,步行者投籃命中率51.1%,三分球20投10中,以66-53凈勝雷霆13分。
4.雷霆需讓亞歷山大更多打無球
亞歷山大首戰展現了MVP的得分能力,30投14中砍下38分,但在39分鐘出場時間內僅送出3次助攻,不足其賽季場均助攻數(6.8次)的一半。 雷霆全場39次運動戰進球僅伴隨13次助攻,遠低於賽季場均26.9次助攻的水準。
更值得注意的是,雷霆全場僅完成208次傳球——這是本賽季所有比賽中傳球次數最少的紀錄,也是自2013-14賽季聯盟開始收集追蹤數據以來,季後賽單場傳球第二少的比賽(僅次於騎士對陣步行者的某場季後賽)。
問題根源:過多依賴亞歷山大持球發起進攻,使步行者得以針對性地阻撓其傳球路線。 隊友杰倫-威廉姆斯以6次助攻領銜全隊(接近其場均數據),他可能需要承擔更多組織任務來豐富戰術。 雷霆替補席合計出場71分鐘,僅貢獻2次助攻,暴露出第二陣容創造力的匱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