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6月11日,The Athletic選秀專家Sam Vecenie公佈了詳細的選秀報告,並對今年的新秀進行詳細的分級。 在這份報告中,楊瀚森被分在第7個級別(雙向合同首選),具體排在第48位。 Vecenie還公佈了楊瀚森的最新球探報告(可能是有史以來最詳細的楊瀚森報告),認為他值得次輪中段被選中。 具體報告如下——
楊瀚森裸足身高2米16,臂展2米20,站立摸高2米82,體型極為龐大。
作為大個子,楊瀚森是一名特殊的傳球手。他的視野不僅在同體型球員中出類拔萃,對任何位置的球員而言都堪稱卓越。身高優勢使他能越過防守者觀察全場,並創造其他球員無法具備的傳球角度。 作為該類型球員,他常完成關鍵且高階的閱讀,例如短順下時分球給射手。 他在球場中路的短順下場景中表現突出,作為傳球手能立即產生影響。 在此類場景中,他能用眼神調動防守球員,使其輪轉后再將球傳給另一名隊友。 他能傳球為隊友創造空位,且足夠冷靜,會讓隊友先自行跑出空位再傳球。 他還能輕鬆從罰球線區域完成高低位傳球至低位,是優秀的內線傳球手。 他的傳球手感極佳,但必要時也能以速度出球。
他還能傳出展現真正視野型傳球能力的創造性傳球,對角度的把握非常出色。 能送出過頂傳球以及單手「棒球式」長傳,有時也會傳出腦後傳球和背後傳球。 場均僅2.8次助攻的數據低估了他的能力。 去年18歲時,他在CBA場均3.8次助攻,U19世界盃場均4.7次助攻。
在中國,他主要是一名低位得分手。 出於一些原因,我擔心他在NBA的得分效率會如何,但他在內線的腳步令人印象深刻,擅長後撤步和轉身,有幾個假動作能説明他到達所需位置並讓防守者失去平衡。 通常他能擺脫防守人,利用臂展進行高出手點投籃,獲得相對乾淨的出手機會。
楊是長步幅球員,如果找到開闊的突破路線,他能跨幾步就到達籃下。 當防守人協防時,他在空切位置對何時移動到籃下的時機判斷良好。他的掩護表現喜憂參半,但順下到籃下輕鬆得分的時機把握得很好。在得分前,他在各種區域都有良好的接球手型,這是他比賽中不靜止而能得分的一個方面。
他的內線手感也很好,不過由於NBA的身高和防守壓力增加,我擔心他的技術從中國聯賽到NBA的適應性。 根據Synergy的數據,他在半場進攻中籃下出手命中率為74.6%,上籃命中率為69.3%,這一數據極高。 球從他手中柔和地出手,手感極佳。 除了典型的上籃外,他還有一系列出色的勾手和推射技巧。
在中國,他是一名出色的進攻籃板手,利用臂展在較小的對手頭上搶下高吊球,今年場均2.9個進攻籃板。 他在防守籃板的保護上也做得不錯,但他較高的重心和力量不足是否會在更高水準的比賽中阻礙他? 至少他卡位很好,並且知道自己的防守任務是誰。
在中國,他是一名出色的護筐者,擁有出色的臂展來干擾投籃,並且有良好的手眼協調能力,能在不犯規的情況下撥開投籃。 今年場均2.7次封蓋,去年場均2.2次封蓋。 在比賽中協防輪轉良好,能很好地利用臂展,預判能力強。
需要改進的方面:
在運動能力上,存在將導致他出現問題的重大缺陷。他沒有任何爆發力,是一名靜態的進攻球員,第一步和垂直彈跳爆發力都非常小。 就他的體型而言,他是協調的球員,但在這方面也不像約基奇那樣特別。
在NBA,他將面臨力量不足的問題。 他沒有足夠的身體力量在低位強吃對手得分,由於重心較高,可能會被推離籃下。 他打球時重心很高,站立得很直,這有助於他作為傳球手分析球場,但不利於他確立位置和站穩腳跟,需要增強下半身力量。
考慮到所有這些,我不確定楊將如何得分。 他的大部分進球來自籃下的手感投籃,而非扣籃。 他沒有太多衝擊籃下的力量,在內線更多是一名技術型得分手,而非力量型。 儘管他的手感非常好,但在中國籃球聯賽中,他並沒有經常面對太多身高優勢的球員。 我們不太清楚他在NBA面對更高、更強、更長的運動員時會有多有效。
目前他不是一個很好的射手,展現出一些手感的閃光點,並且通過更高地出手改善了跳投的弧度。 幾年前,他的跳投弧度更平,然而,它仍然不是那麼有效。 根據Synergy的數據,他的中距離跳投命中率僅為37%,接球三分命中率為26%。 當他接球時,投籃不是優先選擇,因此三分球的投籃準備並不理想,乾淨俐落地完成出手需要很長時間。 跳投動作看起來不錯,但鑒於結果,我對他在這方面的發展前景並不看好。
希望看到他更快地做出傳球閱讀。 中國籃球的防守壓力通常不是頂級的,這讓他有很多時間分析球場並找到空位目標。 在NBA,這種時間不會存在。 他有足夠的快速閱讀能力,或許能及時做到這一點,但可能需要一個調整期。
在防守上,存在重大擔憂。 他在遠離籃筐的位置移動不佳,如果他單獨面對更快的後衛,他沒有機會。 因為他打球時身體過於筆直,移動非常僵硬,沒有太多靈活性來降低臀部並切斷突破路線。 NBA的後衛會利用這一點,在外線輕鬆過掉他。
我不喜歡他的擋拆防守,感覺他經常陷入無人區,因為他跳躍著試圖彌補腳步速度的不足。 由於腳步緩慢,他在利用臂展角度方面做得不好。 今年,他被高位擋拆徹底摧毀,後衛直接從他身邊突破。
他下半身力量的缺乏和較高的重心可能會在籃板球和他在內線站穩位置的能力方面引起一些問題。 他需要變得更強壯,否則身體更強壯的大個子將毫無困難地壓制他。
選秀專家總結
楊擁有幾項引人入勝的技能。 每當一名球員有如此體型,同時具備精英級的傳球視野和籃下手感時,就會引起很多興趣。 我擔心由於他重心偏高的體型、缺乏爆發力和橫向移動能力,楊很難在NBA實現這些潛力。 儘管對於這樣的球員,技術絕對重要,並且是使他們特殊的原因,但在這個類型中取得成功的球員通常是球場上最強硬的球員:想想約基奇、薩博尼斯、武切維奇,甚至在某種程度上的唐斯。 他們都能將肩膀頂向NBA大個子,向後移動以在球場上任何需要的位置確立位置。 不幸的是,楊沒有那種能力。
他的防守向NBA的轉換也是一個重大問題。 我喜歡能讓你有機會打五外籃球的高大、技術嫻熟的中鋒,只是我不太相信楊作為射手的能力,也不太相信他的比賽在面對世界上最優秀的運動員時的功能性。他絕對值得在次輪中段囤積,以防某一天情況發生改變,但我認為他目前還沒有準備好登陸N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