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籃輸給日本女籃的痛楚依然深刻,從昨晚到現在,許多人仍沉浸在這場失利的負面情緒中。痛,真的是太痛了。
事後諸葛亮地說,我從未認為日本女籃是那麼容易對付的,而我們賽前的輿論,包括主教練宮魯鳴的言論,無不流露出對日本女籃的輕視,最終我們也因此遭到了輕視對手的反噬。
宮魯鳴賽前說:“我們希望他(日本)能展現(對陣澳大利亞)上半場的那種鬥志,不要像下半場那樣無能。”明明我們在兩年前才剛結束日本女籃在亞洲的統治,我們從上到下的傲慢,究竟從何而來?
昨晚比賽剛開始,微博上就出現一個話題#日本隊根本夠不著張子宇#。張子宇連續在籃下搶到前場籃板,最終將球放進。這個回合我看直播時其實感覺很不好,那個位置連續兩個簡單球都沒能放進。
第四節,還有這樣一個回合,張子宇在籃下已經拿到了球,但幾次放籃都未能命中。當張子宇的體能出現問題時,這樣的情況就容易發生,在日本女籃給她足夠身體對抗的情況下,她的動作變形了。
在日本球員中,僅有一名球員身高達到1.93米,其餘球員的身高均在1.6米至1.9米之間。我們的張子宇和韓旭擺在那裡,就是天然的身高差,但籃球比的可不是誰的個頭更高、臂展更長。對手確實無法觸及我們,但我們也的確無法防住對手。
第一節27平,我們失去了在主場佔據先機的機會。對面19歲的天才少女田中心,單節三分5中5,拿到21分,幾乎是一個人撐住了我們的攻勢。
在任何級別的比賽中,讓對手單節爆發成這樣,三分一個不丟,都是不可接受的。即使對手是用高出手換來的高得分也可以接受,但田中心單節9投8中,我們的防守強度在哪裡?
看比賽時,田中心一記記三分命中,讓我不自覺想起曾經也是單節射爆男籃的克拉克森。男女籃的問題如此相似,對面手感火熱,而我們卻依然給對手舒適的球場空間,沒有及時給足對抗。
對手的三分全場比賽都在一個很高的水準,而我們為了在防守端保護張子宇,守了大量時間的聯防。在傳導球之間,日本的三分機會不斷湧現,第三節對手單節贏10分,是我們教練組的問題。
帶著8分的劣勢進入第四節,我們曾打出過一些反擊,但很快又被日本的三分球拉開。我的心態開始急躁,不合理的出手葬送了最後的追分希望。
越是在這個時候,我越是回想起,如果這個時候李夢還在,我們在外線至少會有一個穩定的發起點和主心骨,球可以交給李夢。讓李月汝留在WNBA是一件好事,但放棄李夢這一點是否值得商榷?
全場比賽,身高佔據絕對優勢的我們,籃板最終只贏了5個;對手的三分是34中16(47.1%),我們的三分只有23中6(26%)。事實上,我們在小組賽雖然砍瓜切菜,但三分從未真正投得好過。
張子宇強嗎?非常強,一個人就能改變場上的所有局面。但她的年紀還是太小,在亞洲杯之前甚至從未打過成年組的比賽,她的對抗經驗太少,被對手一騙就造成了進攻犯規。這些經驗需要比賽積累,並不是教練能教會的。
日本女籃不僅展現了精準的外線投射,還在防守端展現了出色的伸縮性,她們盡可能對張子宇造成干擾,對其他人實施逼搶,戰術執行力極強,她們確實是更好的球隊,輸得心服口服。
當今的籃球,如果沒有外線準度,一切將是空談,即便你的內線有張子宇這樣的絕對優勢。讓張子宇提前打成年組的比賽未必是錯誤,但我們缺失了很久的三分,才是失敗的根源。在這屆亞洲杯,我們單場最差的三分命中率甚至只有19%,這足以敲響警鐘,可惜我們總是後知後覺。
中國女籃在經歷了22和23年的崛起之後,又在24和25這兩年迅速墜落。我們在經歷新老交替,我們有了張子宇這樣的天降紫微星,但與此同時我們內部的問題愈發嚴重。
賽後發布會上,韓旭的淚水讓人心疼,她4中2的三分已經是全隊最准的了。放下昨晚的失利,打好今天在主場的季軍戰,然後再進行總結、反思。
我們經歷過更黑暗的時刻,我們也經歷過從低谷到燦爛的過程,如今只不過是重頭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