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basketball新聞> 中國籃球的問題,都是一樣的!這是多麼痛的領悟! >

中國籃球的問題,都是一樣的!這是多麼痛的領悟!

亞洲盃半決賽女籃輸給日本。

日本女籃投得瘋狂,全隊三分球34投16中,命中率高達47.1%。

深圳的颱風、暴雨,注定讓今晚格外凄冷,現場觀戰的我,被淋得像隻落湯雞。

輸球又下雨,無法找到一個地方快樂一下。回到家洗個熱水澡,趁著還在那樣的情緒裡,隨便寫點什麼吧。

我記得,從深圳市體育中心籃球館的座位走到上車地點的那段路,格外漫長。

因為主場輸球,身邊絕大多數人都低頭不語。

當我走到出口的時候,一位大約6歲的小女孩打破了平靜,問她媽媽:“媽,你傷心嗎?”

她母親說:“當然啦!那是我們自己的國家隊啊。”

小女孩還小,相信多年以後,她會明白中國女籃對陣日本女籃的意義。

那是多麼樸素的對話啊。

輸球,難受是一定的。

但如果帝哥只是一味地發洩,是沒有意義的。怪某位球員,或者主教練,也沒有意義。

那大晚上講點什麼呢?

回答幾天前寫在文末的一個“高大上”問題吧:“咱中國人,應該適合打怎樣的籃球?”

經歷了這麼一場輸球,你身邊一定會有這樣的球友問:“咱什麼時候能學日本,什麼時候能有後衛像田中心那樣厲害?”

朋友們,要明白一件事:贏日本比學日本簡單。

咱上一屆亞洲盃贏沒贏?亞運會決賽贏沒贏?

輸球不是最煩心的,煩心的是,中國籃球似乎不知道應該打怎樣的籃球...

從現在的籃球潮流來看,那版本一定是高快準。NBA是不是高快準?歐洲籃球是不是高快準?

你一定會想著反駁我:“人家日本怎麼是小快靈呢?”

朋友們,你以為田中心不想長到1米8嗎?你以為河村勇輝不想擁有趙睿的尺寸嗎?

朋友們,你以為日本籃球不羨慕我們有韓旭、張子宇這種尺寸的內線嗎?

他們是因為國內選材受限,沒辦法。

咱大,好苗子一定是比對面多的。

但咱們呢,男籃和女籃,成年國家隊和青年隊,暴露的毛病是一樣的:

當快速傳導、精准三分、無限換防,這些元素構成了當代籃球的全球語彙時,我們只會依賴高度打球。

投籃,絕對是傳統籃球和現代籃球最重要的,能投並且能投得進。

不管男籃還是女籃,不管是成年隊還是U19,如果你還重點培養沒有籃的小後衛,一定不行。

所以,我特別不理解宮魯鳴指導的這個表達:

“李緣是一位年輕的老隊員,年紀不大但已經參加過兩次奧運會,我認為她是未來接過中國隊大旗的人,帶領隊伍前進。”

不是針對李緣,而是針對她這個風格類型的球員,打世界大賽就是不行。

男籃那邊的例子,就不贅述了。

人家19歲的田中心,能面對防守運著投籃,我們的呢?

永遠要相信,在同一片土地上,訓練體系、理念的問題,男籃女籃都是一樣的。

是咱們的球員不認真練習嗎?永遠別這樣覺得。

什麼是基本功?能在這種比賽裡發揮出來的才是。

那我們的問題在哪?沒辦法解決訓練和實戰的關係。

還是回到以前的老話題:我們練的東西,是不是和實戰緊密結合?咱們的國家隊球員,一年能打幾場有鍛煉價值的比賽?

日本的田中心,超級高水平,我們覺得不可思議吧?人家訓練就這麼投...

回到上面說的理論,贏日本比學日本簡單。

並不是說我們有張子宇、韓旭、李月汝這麼好的中鋒,就不需要了!

非得和日本一樣用小個子?抱這種看法的人,絕對有問題。

有大中鋒,一定要好好用。

但是,應該怎麼用?應該怎麼發揮我們的身體能力優勢?我們的鋒線尺寸,就可以媲美日本女籃的五號位。

那怎麼贏日本?最後我亂寫兩條:

一、咱擁有世界級內線。(不喜歡如果,但如果今晚的韓旭是剛從美國回來的那個狀態,如果李月汝在陣中,咱還是很有希望的...)

二、咱培養後衛的水平和能力,我很悲觀。

不管男籃女籃,後衛都太磨蹭球了,太多的原地運球做選擇,你去看看U19,是不是一樣?都是一個流水線生產出來的“產品”。

因此從追求成績的角度,女籃也可以考慮在世界杯到來之前歸化一名後衛。我知道,很多人接受不了,但現在的世界籃球,歸化不是什么丟人的事。

三、上面的兩點,都是短期視角。

從長遠來看,還是理念的轉換問題。

我們在擁有高度優勢的同時,怎麼擁抱這個時代,也變得更快、更準?

這一堆問題,我這種球盲都能看出來,姚明當籃協主席的時候,他能不知道嗎...問題就在於,目前是無奈的,無解的。

那句話怎麼說來著?

聽過很多道理,懂得很多道理,卻過不好這一生。

評論 (0)
暫無評論數據
Site map 網站地圖
Contact information聯絡方式
Business:ANTSCORE LTD
Address:UNIT 1804 SOUTH BANK TOWER, 55 UPPER GROUND,LONDON ENGLAND SE1 9E
Number:+85259695367
E-mali:[email protected]
APP
掃碼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