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7月25日,火箭隊記者Kelly Iko在與球迷互動時,提到了惠特莫爾交易的話題。一位球迷表示:「火箭本可以用惠特莫爾換來更多籌碼嗎?對於一位有可能場均得到20分的前首輪秀來說,只換來次輪簽似乎太便宜了。」Iko的回應和解讀如下——
本月早些時候,惠特莫爾的火箭生涯畫上句號——他被交易到奇才,換來的是公牛2026年的一個次輪簽和國王2029年的一個次輪簽。這件事既反映了當今NBA的現實,也讓球員價值下滑的問題浮出水面。
不久前,惠特莫爾還被普遍預測會在前十順位被選中,當時所有的模擬選秀都認為他至少會在乐透區被挑走,肯定不會落到第20順位。雖然隨著時間推移,重新挽回外部價值並非完全不可能,但惠特莫爾與火箭的合作並沒有像雙方最初希望的那樣順利。這位21歲球員的潛力,隨著他在火箭待的時間越長、被排除在主教練乌度卡的輪換陣容之外,反而成了一把雙刃劍。
球隊管理層當然清楚,在合適的環境下惠特莫爾是有潛力的——多項高級數據分析都預測他能成為有影響力的得分手。但對惠特莫爾乃至最終對火箭來說,問題在於找到「合適的環境」與球隊逐漸變化的時間線並不契合。賽季末段,雙方就如何做出一個對彼此都有利的決定展開了討論,無論是重新讓他融入球隊,還是把他交易到能獲得出場時間的隊伍。
據球隊消息人士透露,選秀夜當天,火箭曾試圖用惠特莫爾換取一個首輪末段的選秀權,但其他球隊並不願意在這個價位上進行交易。火箭對惠特莫爾的估值高於聯盟共識,這一點加速了交易進程,而凱文-杜蘭特的加盟更是讓這一進程雪上加霜。以總經理拉斐爾-斯通為首的火箭高層,與惠特莫爾在WME經紀公司的經紀人團隊(比爾-達菲和喬-布蘭奇)密切合作,力求為雙方找到最佳解決方案——既能得到不錯的回報,又能讓惠特莫爾去到一支對他感興趣且能提供出場時間的球隊。
當時還有其他幾支球隊為惠特莫爾開出了涉及次輪簽的報價,火箭本可以輕易地把他交易到其中任何一支隊伍。但惠特莫爾的經紀人團隊把球員發展放在首位,不希望過去兩個賽季的情況重演。火箭最終選擇了一個離他的家近的目的地(惠特莫爾在馬里蘭州塞文讀的高中,距離華盛頓大約25英里),而且這支球隊正處於重建階段,與他當前的目標相符。這也是當時能達成的最好交易了。
或許在賽季期間,火箭本可以為惠特莫爾換來更多東西,但這需要他能強行進入乌度卡的輪換陣容。不過考慮到球隊當時的深度,這似乎不太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