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們,計畫有變!
本以為,中國男籃下一個對手大概率是黎巴嫩,結果呢...韓國命中22記三分,最終以97-86擊敗黎巴嫩。本場過後,韓國排名A組第二名,他們將在八強資格賽中對陣B組第三的關島隊,雙方之間的勝者將在1/4決賽中對陣C組第一的中國隊。
八強資格賽最終確定為:日本vs黎巴嫩,韓國vs關島,沙特vs菲律賓,中國台灣vs約旦。
這場改變局勢的比賽,雖然震撼,但很難定義為爆冷。
一是這支沒有阿拉基的黎巴嫩,雖然有歸化球員勞森,但並沒有想像中的強。
尤其是防守的到位率很差,給了對面不少的大空位。
從韓國的角度來看,能以57%的命中率投中22個三分球,和亞洲盃上的任何球隊都能打...22記三分刷新本屆亞洲盃單場紀錄。
這場比賽,柳基相登場29分鐘,16中10,三分12中8,拿到28分2籃板,命中率62.5%,三分命中率66.7%。
江湖人稱“韓國克萊”的李賢重,拿下28分,外線13中7。
NBA48分鐘的比賽,能命中22個外線已經是高水平了。FIBA40分鐘,能轟進22個外線,這是一個很離譜的數據。
光這一項,就得到66分了,所以黎巴嫩輸得不冤。
但是,千萬別以為韓國是超水平發揮,如果真遇上了,可千萬別再問“他能投進嗎?”
教練,人家是真能投進。
從大了講,這就是很典型的“老韓國隊風格”。
這些年,隨著西亞球隊的崛起,韓國男籃在亞洲也漸漸失去了地位。
上一屆世界杯,他們就沒能拿到入場券。
他們存在的很多問題,和我們這裡有相似之處:人才斷層、理念落後、聯賽封閉、體制僵化。
韓國男籃需要外加一點,國家隊資金缺乏。
但總的來講,是韓國隊失去了自己。
如果你是老球迷就會知道,在日本和伊朗沒崛起前,中韓大戰往往是之前亞運會籃球決賽或籃球亞錦賽決賽最常見的戲碼。
韓國籃球的“小快靈”風格是其立足亞洲籃壇的根本,三分準確度與團隊協作能力堪稱亞洲標杆。
但最近這幾年,丟了。
從一個老球迷樸素的情感來講,我很希望在今年的亞洲盃,再看一次“中韓大戰”。
寫到這,腦海中一下子就有了很多回憶,有甜蜜的,也有痛苦的。
2002年釜山亞運會,成為了男籃心中的一道傷疤。末節最後還剩30秒時,男籃仍以90-83領先,結果加時輸了。
2003年亞錦賽,在哈爾濱打的。
中國男籃以10分的優勢擊敗韓國隊,並拿到了進軍雅典奧運會的入場券。那場比賽,大姚30分15籃板5蓋帽,怒殺河升鎮。
同時,也別忘了奇兵焦健以及穩定軍心的老范斌。
2005年亞錦賽,中國93-49韓國。男籃在這屆亞錦賽上,創造了雙方交鋒史上的最大分差。
再往後,2010年亞運會,中國77-71韓國,王治郅的12枚金牌。大郅把河升鎮打哭,送這名“亞洲第一中鋒”去送報紙了......
2015年以後的劇情,大夥更熟悉了。
長沙亞錦賽,20分大逆轉,歌唱祖國...
但那場比賽,我也對韓國的投籃能力印象深刻,傳奇後衛梁東根。
......
時間來到2025年,這兩隊都只能憶往昔峥嵘歲月。
在亞洲的範圍內,失去了往日的統治力。
中國男籃失去了高度優勢和身體能力優勢,韓國籃球也一度丟掉了自己的小快靈,那標誌性的打板罰球,仿佛也少了。
但是,這兩隊一旦遇上,還是勾起我們不少的青春回憶的,收視率同樣會拉滿。
所以,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