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經過兩輪比賽,V-League 已展現出必要的吸引力與無可爭議的影響力,這一切都來自外籍球員。在參與進球的32名球員中,有多達17位是外援,還不包括越籍或歸化球員。與此同時,他們的進球數占比高達70%。
外籍球員的突出表現值得擔憂嗎?答案是肯定的。但必須現實看待,這種擔憂屬於宏觀層面,可能會影響本土球員的發展;然而單就V-League而言,外援帶來的積極作用是不容忽視的。
此外,也應該公平看待,因為實際上非本土球員在場上最多只能佔50%,但他們對球隊成敗的貢獻有時高達70-80%。也沒有任何依據證明減少外援數量會提升本土球員的進球數或角色。
關於此議題還會有許多爭論,但事實是對外籍球員的「開放」正在為V-League帶來顯著變化。以新軍寧平為例,該隊擁有多位國家隊球員,包括明星球員阮黃德。
他們以兩場勝利開局,展現了兩種不同的表現風格。對河靜以3-1勝出是本土球員的功勞,而在4-0大勝清化的比賽中,四個進球均由外援完成。這顯示出外援政策的開放使像寧平這樣經驗較少的球隊能迅速適應V-League的嚴苛競爭。
外援與越籍球員正為V-League注入強勁活力。圖片來源:黃玲
寧平與主場峴港的第三輪比賽,或許讓關注V-League的公眾更易理解。我們很容易下結論說寧平是「用錢買實力」,但若看看峴港,就會發現這幾乎是寧平的唯一選擇。
峴港擁有悠久傳統和知名青訓,但在財政困難時期,峴港仍需註冊三名外援參加本賽季初期比賽。若不這麼做,降級危機將從賽季初就籠罩著這支河岸球隊。
外籍球員為V-League帶來獨特生命力,且這一趨勢在一定程度上也支持著國家隊。越籍球員回國踢球的人數越來越多,且質量日益提升。
除了故鄉因素外,V-League中優秀外援的存在正是催化劑。這表明越南球隊具備較高支付能力和競爭力。這兩大因素使得在海外的越南裔球員在面對其他選擇時,更傾向於「回歸」。越籍人才一直是越南足球在全球歸化競賽中的重要資源。
最後,V-League 是時候承擔起「提升層次」的責任,因為國際賽事舞台日益擴大。在這場大賽中,V-League 必須變革以適應,而招募外援將成為與培養青年球員同等重要的投資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