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永報導 8月27日,「社會足球青訓質量提升行動計劃」全國訓練營在北京啟動,啟動儀式上,河南運之傑足球俱樂部總經理范運紅在講述俱樂部歷史變遷及女足梯隊體系後感慨說:「自2014年至今,我們俱樂部已走過11年,這條路並不輕鬆,與男足青訓不同,女足社會青訓遭遇更多限制,但中國足球發展基金會給予我們支持,家長對我們的信賴,學校對我們的認可,使我們最終一路堅持走來,今天能站在全國訓練營的場地上。」
對於中國足球的基礎工程,包括社會青訓機構的發展,過去歷程並非一帆風順。令人欣慰的是,從2024年起,中國足球發展基金會啟動了「社會足球青訓質量提升行動計劃」,這是繼縣域青少年足球、縣域社會足球賽事、陽光球場等基礎工程後,基金會推出的又一項全國性基礎工程。
足球的全國性基礎工程。
今年,該行動計劃持續深化推進,社會青訓機構的未來發展也值得更多關注,其中三大體系支撐是關鍵所在。
「最初成立這家俱樂部是在2014年,初衷非常簡單,希望讓更多女孩參與足球運動,為河南培養更多女足隊員,傳承女足精神。河南有許多女足專業運動員,但她們退役後多難以從事足球相關工作,往往從事其他行業,我們希望將大家聚在一起,有球踢,能發揮特長,教更多孩子踢足球,就這樣成立了這家俱樂部。令人欣慰的是,一年後《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的發布給了我們堅定的信心。」范運紅說。
運之傑俱樂部成立伊始便專注於校園足球,俱樂部以河南省女足退役運動員為教練隊伍,以河南前國家女足隊員范運傑的名字命名,主攻女足,因此一開始就將女足作為重點。2018年起,俱樂部獲得中國足球發展基金會資助,成立了首支2007年出生的女足精英隊,目前這批隊員均通過足球特長考入國內多所知名大學並加入專業女足隊。
「女足社會青訓其實比男足更為艱難,這涵蓋選材、社會及家長支持度、出行、資金等多方面,會遇到男足青訓機構不常遇到的挑戰。但作為女足球員,我們對女足的熱愛從未改變,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希望更多女孩能快樂踢球,當然也期待我們培養的孩子將來在賽場上展現‘鐵玫瑰’精神。在此過程中,中國足球發展基金會始終給予我們支持,家長也給予充分信任,更多有責任感的學校投入女足運動。」范運紅說。
多年的堅持終於取得成效,國家的重視帶來了足球發展環境的改善,尤其是校園足球的貫通體系也增強了家長的信心。11年後,運之傑足球俱樂部的合作學校已達11所,包括5所小學、3所初中、2所高中及1所中職學校。
「這是一個‘5+3+(2+1)’的貫通體系,從小學到初中會有一定流失,所以小學是5所,初中是3所,但女孩若在初中階段選擇踢球,通常會持續堅持。我們先布局了2所高中,因涉及中考分流,又增設1所中職學校。」范運紅說。
這個「5+3+(2+1)」的貫通體系,運之傑足球俱樂部無疑為中國女足社會青訓機構的發展樹立了一種模式,為持續開展女足訓練奠定了基礎。
此次全國訓練營組織了10家男足社會青訓俱樂部和6家女足社會青訓俱樂部。男足社會青訓俱樂部我們已見怪不怪,例如第一屆中青賽男子U13組第四名、第二屆中青賽男子U13組亞軍河南星途即為一家社會青訓機構,近年中青賽排名靠前的球隊中不少都是社會青訓俱樂部。但女足青訓保障一般由體育局負責,與男足青訓發展截然不同,國內仍有許多女足社會青訓機構在堅持運作。
中國足球發展基金會在聚焦社會青訓機構的同時,更加關注女足社會青訓機構,展現了其布局基層、面向西部、堅持公益、聚焦難點的行動原則。
相較之下,湖南長沙麓山陽光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的情況較為簡單:這是一所依託長沙麓山國際實驗學校成立的社會青訓機構,麓山國際實驗學校涵蓋小學、初中和高中,擁有完善的貫通體系。今年第四屆中青賽男子U13組比賽中,他們晉級四強,在此前全國校園足球高中男子組總決賽中,麓山國際獲得亞軍。
帶隊參加此次訓練營的丁嘉文今年26歲,曾在麓山國際學校踢球,大學考入後又於中南大學讀研究生,現回到麓山國際學校擔任教練。他是五六年級梯隊助理教練,也是初一梯隊助理教練,優勢在於能很好銜接小升初階段。目前麓山國際初一年齡段即為中青賽U13參賽隊,此次參加全國訓練營的是剛小學畢業的球員。「依託學校讓我們俱樂部發展非常穩定,中國足球發展基金會的支持則讓我們在青訓質量提升方面更有底氣。」丁嘉文說。
參加訓練營啟動儀式的還有前國腳曲波,他是青島追風少年足球俱樂部創始人,表示青訓質量提升是中國足球發展的關鍵,近年來足球從業者越來越重視青訓質量提升,且高質量比賽日益增多,令人欣慰。曲波介紹,追風少年足球俱樂部成立9年來累計培養超過1000名足球少年,目前擁有5支梯隊,在中國足球發展基金會支持下,今年追風少年U12梯隊赴日本進行14天集訓,對陣鹿島鹿角等日本球隊取得全勝。
此次「社會足球青訓質量提升行動計劃」全國訓練營,來自全國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16家社會足球青訓機構的10支U13男隊、6支U14女隊共337名小球員及教練將展開為期一週的足球交流。訓練營設置了技術測試、交流賽、教練員培訓等多項內容。開營儀式同期舉行中國足球發展基金會與奧瑞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少年足球國際交流公益項目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
中國足球發展基金會理事長王小朋介紹,「社會青訓質量提升行動計劃」自2024年9月啟動,重點資助社會青訓機構聘請高水平青訓總監、提升基層教練員等級、建設U12、U13年齡段梯隊及參加高水平比賽。
截至目前,該計劃已覆蓋全國28個省份超過100家社會青訓機構,培養近3000名青少年球員,助力78人入選國字號精英訓練營,所資助的U12、U13隊伍獲得71次省級及以上足球比賽前三名,73名教練員考取更高等級教練員證書。
就中國青少年足球發展而言,目前主要由四大體系支撐:一是我們熟悉的職業青訓,即職業俱樂部梯隊;二是校園足球,為基石所在;三是專業青訓,即體育局及足協系統近年全面發展的青訓體系;四是社會青訓機構。最新一期U16國足名單29人中,有3人來自社會青訓機構,這不含此前曾在社會青訓機構接受訓練的球員。
四大體系除各自獨立外,還存在多層遞進關係:校園足球為基石,社會青訓機構是校園足球與職業青訓、專業青訓之間的橋樑,專業青訓最終也會輸送人才至職業青訓。此外,社會青訓機構往往兼具社會足球俱樂部身份,如青島鯤鵬是知名社會青訓機構,同時也是青島城市聯賽頂級球隊。社會青訓機構將逐步邁向職業俱樂部,例如貴州築城競技足球俱樂部前身即為貴州黔之星足球俱樂部。
上海楊旭足球俱樂部創始人、前國腳楊旭致力於青訓質量提升,聚焦6至12歲青少年培養,專注於「運控帶」技術特訓,這正是中國青少年足球發展中最薄弱的環節。「在球員的各項基本能力中,技術是根基,身體、速度、球商等則是大樹的主幹與枝葉,沒有根基,其他一切便失去意義。」楊旭說。
在楊旭看來,青訓質量提升的關鍵仍在於教練員培養:「要讓更多退役球員成為教練,也要讓更多非職業運動員但接受過系統專業訓練的球員回到教練崗位,學習能力是關鍵。我們俱樂部有位日本教練來上海3個月就能用漢語溝通,我們的教練也應有這種精神,不僅是語言,還包括其他一切。」
社會青訓機構未來發展還有三大關鍵支撐點,也是努力方向:(一)除中國足球發展基金會外,各級政府、體育局、足協及社會各界需給予青訓機構更多支持與獎勵;(二)完善國家級、省級、市級三級青訓機構星級評定,統一規範標準;(三)在此基礎上,借助完善中青賽地方預選賽契機,構建健全省級及市級青訓聯賽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