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永報導 期待已久的中國足球職業聯賽新的管理機構——中國職業足球俱樂部聯合會(簡稱“中足聯”)有望在本周正式成立,這是中國職業聯賽管理體制的一次重大變革。 那麼,全新的中足聯又會給中國足球帶來怎樣的變化呢?
此次中足聯的成立,實際上是中國足球管理體制的一次重大變革。 中國職業聯賽此前由中國足協直管,第一次反賭掃黑之後,職業聯賽的管辦分離成為方向,再之後,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明確提出“建立具有獨立社團法人資格的職業聯賽理事會,負責組織和管理職業聯賽”。
2021年起,中足聯籌備組開始正式運營職業聯賽,從2021賽季到2024賽季,職業聯賽都是由中足聯籌備組運營,但受到多重因素限制,中足聯始終未能正式落地。
這一次,中足聯終於可以正式落地,目前已經進入了倒計時階段。 此次中足聯正式成立后,其自身最顯著的變化是:中足聯籌備組此前雖然運營了4個賽季的職業聯賽,但中足聯籌備組在某種意義上更像是中國足協的下屬單位,中國足協有極強的話語權,中足聯籌備組的運營機制也受到中國足協的全面管理;這一次成立的中足聯,將完全從中國足協脫離,正式成為和中國足協地位相同、並行運作的獨立機構。
當然,中足聯仍舊要接受中國足協在賽風賽紀、財務等相應層面的監管,包括註冊工作也是足協責任所在,同時中足聯更要接受國家體育總局的監管和指導。
全新成立的中足聯,其主要機構是理事會,消息顯示理事會成員為18人,其中三級職業聯賽俱樂部拿到了9個席位,即中超拿到了4個席位,中甲拿到了3個席位,中乙拿到了2個席位,職業俱樂部在理事會上的席位達到了50%,在中足聯籌備的過程中,俱樂部權益的維護也獲得了各方的認可。
到目前為止,中足聯的主要負責人基本鎖定中足聯籌備組負責人李克敏和中國足協副主席楊旭,李克敏是原天津體育局局長,楊旭此前則一直分管職業聯賽。
此前的中足聯籌備組雖然有相應的職能部門,但大都是在競賽管理層面。 中足聯正式成立之後,其內部運行機制也會和此前的中足聯籌備組完全不同,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中足聯的職能委員會建設將是重點,目前中足聯究竟設置多少個職能委員會尚未披露,但部分原本由中國足協所承擔的職能將會轉移給中足聯,比如職業聯賽的紀律處罰,包括職業聯賽的仲裁。 其二,三級職業聯賽將有各自的議事委員會,議事委員會將對各自級別的聯賽競賽管理發揮重要作用。
需要說明的是,此次國家層面對於推動中足聯成立的決心非常大,在其成立過程中,針對其職責、功能、許可權,也進行了全面的意見徵求,並進行了非常細緻的調整,同時設立了中足聯各項工作的推進日程表。 其中,中足聯的正式落地被放在了優先的位置,但因為時間非常緊張,中足聯在三個層面需要梳理和完善:其一,和國家體育總局及中國足協的責權利劃分; 其二,各職能委員會的建設,包括內部的運行機制,仍舊需要一定的時間去梳理和完善; 其三,在中足聯運行的過程中,仍舊需要時間去尋找其中存在的不足並進行優化。
正常來講,中足聯內部運行機制的優化,以及和國家體育總局、中國足協的責權利劃分,或許需要一個完整的賽季來磨合。 反而是競賽層面,此前的中足聯籌備組有著4年的經驗,聯賽政策也基本穩定,相對而言是比較簡單的事情,並不會對2025賽季職業聯賽的正常運行產生影響。
綜合來看,中足聯正式成立之後,聯賽管理機構的級別得到了明顯的提升,對於職業聯賽政策的保障,以及職業聯賽政策的穩定性非常重要。 此外,中足聯對於俱樂部權益的維護還是相對清晰的,俱樂部有望獲得更多的話語權。
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考慮到金元足球給職業聯賽帶來的破壞力,考慮到職業聯賽領域腐敗及假賭黑的一度盛行,財務平衡政策是監管的重點所在,以確保職業聯賽財務層面的可持續性,針對腐敗和假賭黑的監管更是重點所在,包括相應的司法監管。
其實對於中國足球職業聯賽而言,過往二三十年的時間,競賽層面一直都是重點所在,有很多政策應運而生,比如20年前的取消升降級,比如多屆中國足協領導班子一直試圖推動的國字型大小打聯賽以及聯賽為國字型大小讓路,也比如外援名額的增增減減,當然也包括U23政策等。
在某種意義上,有關職業聯賽的新政,除了部分財務政策如限薪令和引援調節費,以及中性名和異地遷移等政策外,其他的政策都圍繞著競賽層面進行,原因很簡單,各方希望通過競賽政策的調整來提升聯賽的水準,進而提升國字型大小球隊的水準。 問題的關鍵在於,反反覆復的政策調整,反而透支了聯賽的活力,不但致使聯賽受到了較大影響,國字型大小也因此一度陷入困境。
實際上,職業聯賽競賽層面有著固有的規律,而且部分規律和國情也沒有太大關係,更多是足球的基本規律。 職業聯賽的競賽政策,最重要的是保持穩定性,唯有穩定才有方向,反覆的變革和折騰反而很容易迷失方向。
目前來看,有關2025賽季的競賽政策基本上保持了穩定,由此俱樂部在備戰的過程中也有了更清晰的方向。 當然,聯賽開賽前還有多項工作要做,包括正式的報名規則以及賽程等等。
全新成立的中足聯,俱樂部在競賽規則方面的話語權還是比較高的,以外援政策為例,在新賽季中超外援政策的方案中,有上個賽季的“7655”選項,也有調整后的“6555”選項,當然也包含增加外援的選項。 但俱樂部討論之後,他們選擇了“6555”選項,從此前的累積註冊7人,第一個窗口註冊6人,聯賽報名5人,比賽同時出場5人,變更為累積註冊6人,第一個窗口註冊5人,報名5人,同時出場5人。
理論上來講,“7655”更加合理,俱樂部在二次轉會期有2個調整名額,但俱樂部最終選擇了“6555”,二次轉會期只有1個調整名額,實際上是以此減負,這個政策最終確立的過程,凸顯了俱樂部的話語權。
其實,競賽規則最重要的是穩定,在穩定的基礎上,根據世界足球的發展趨勢和中國足球的發展進程,進行小幅調整即可。 換句話說,競賽層面的工作,只要聯賽政策穩定,其他工作都有章可循且是程式化的。 當然,單單就2025賽季而言,因為中足聯剛剛成立,相關工作需要一個梳理的過程,或許需要投入更大精力。
就中足聯的未來發展而言,競賽不應該是中足聯的核心,商業運營及財務監管才是真正的核心所在,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在運營的層面,中足聯目前面臨的問題包括且不限於中足聯公司的運行方式、中足聯公司的股份構成、未來裝備贊助商權益是否下放、引援調節費如何處理、球隊冠名限制是否放寬,以及聯賽的整體招商能否突破等多個層面的問題。 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是,要想改變職業聯賽的“錢囧”,中足聯需要在招商層面上有實質性的突破,這需要藉助黨和國家對於足球的重視來實現。
財務監管是另一個核心,從2019賽季到2025賽季,准入一直都是難題所在,在此前,我們也提及,財務監管其實不單單是准入的監管,更應該包括更合理更全面的財務平衡政策(財務公平政策),更嚴格的准入監管,更嚴格的其他財務監管如預算審核和債務監管,當然也包括多重的獎懲措施,以及設立相應的職能委員會。
商務運營和財務監管是相輔相成的,一切都是為了保障聯賽和職業俱樂部的健康,進而保障聯賽和職業俱樂部的可持續發展。 這兩項工作包含多個層面,每個層面都是難點,這才是中足聯正式成立之後需要發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