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寒冰報導 一天前,拉特克利夫還在電視鏡頭前危言聳聽,表示若非他冷酷無情的降本增效,曼聯這家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豪門,將在今年底之前破產。 但一天后,拉爵爺就在倫敦慷慨激昂地展示著將耗資20億鎊的曼聯新球場專案。
一邊通過裁員節流,一邊則制定巨大而漫長的新球場計劃,拉爵爺的“超夢”多少有點分裂。
一家負債高達7.5億鎊,長年無法贏得重要獎盃的落魄豪門,如何在5-10年內完成這個成本是年收入3倍的「復興」專案? 基於曼聯新球場專案從融資壓力、建設難度到成績低迷等多方面困境,英國媒體和球迷不得不對「超夢劇場」計劃有著深深的疑慮。
計劃花費20億英鎊,曼聯新球場是英國最昂貴的單一體育設施投資,建設成本是熱刺體育場的2倍,溫布利球場的2.5倍,2012年倫敦奧運會體育場的3倍,阿森納“酋長”球場的5倍。 但新球場方案一公開,就受到英國基礎設施和融資業內人士的普遍質疑。
上周曼聯新球場的設計概念高調發佈,只是為尋找投資營造的噱頭。 曼聯CEO貝拉達和其他高管專程飛往戛納,在那裡遊說對曼聯感興趣的投資者。 但瞭解大型基礎設施專案的業內人士認為,20億英鎊價格遠遠不足。 畢竟皇馬耗資15億鎊也只是用於翻新而非重建伯納烏球場,球場容量還沒增加。
業內人士還對能否實現球場碗狀結構上的帳篷式設計深表懷疑,這是設計理念的基礎。 但新球場選址的空間有限,很難完全將設計效果呈現出來。
拉爵爺津津樂道的模組化結構組建,需預製160個結構元件,通過曼徹斯特運河為主的交通網路運到工地進行組裝,也被建築業人士認為可行性不足。 因為曼聯新球場周邊交通狀況不容樂觀,很大程度上將影響工期。
為尋求政府支援,拉爵爺將曼聯新球場專案定義為延伸至曼徹斯特運河兩岸大片土地的現代化體育區域,與BBC所在的“媒體城”連接起來,這與當地政府的都市現代化改造計劃一致。 拉爵爺以此說服市長伯納姆支援該專案,伯納姆則希望說服英國財政大臣里夫斯,拿出3億英鎊公共資金將老球場後方的鐵路貨運樞紐遷走,為新球場建設騰出更多空間。
如此,曼聯新球場專案無需負擔貨運樞紐搬遷成本,建設運力成本也會降低。 此舉可能為曼聯解約數億英鎊成本之外,一定程度上還能大幅縮短工期。
不過,這也只能說緩解部分問題,畢竟新球場建設的20億鎊成本,全部由曼聯俱樂部獨自承擔。 像皇馬、巴薩一樣尋求北美資本借貸、新球場冠名或出售新球場周邊公共空間商業開發權,幾乎是融資的必由之路,但這顯然將大量增加俱樂部債務負擔,也會為俱樂部運營以及球隊實力帶來長期的壓力。
曼聯新球場方案公佈后,英媒關注另一焦點是,如今債台高築的曼聯如何避免「阿森納悖論迴圈」。。
當初阿森納新建6萬人容量的球場,借貸僅4.7億鎊,工期僅3年,卻影響了俱樂部財務長達15年。 2004年-2013年尤其艱難,俱樂部為還債只能最低成本運營,同時又必須保證成績以獲得穩定收入,如此悖論迴圈被稱為「阿森納陷阱」。。 當年阿森納依靠溫格精打細算,高賣低買+內部挖潛,漫長的9年還債期內從球市獲得1.2億鎊凈利潤,同時還能持續獲得歐冠資格,保障年均至少4000萬鎊穩定收益,這才讓阿森納在2013年爬出噩夢般的陷阱。
與當年的阿森納相比,曼聯在新球場建設期和還債期,更沒有可能避免上述悖論迴圈。
曼聯每年要償還格雷澤家族借貸的5000萬鎊債務,還要再融資20億鎊建設新球場。 即便按照拉爵爺高調發佈的方案,也需長達17年才能還清貸款。 而弗格森退休后,曼聯已陷入低谷超過12年,即便新球場專案今年啟動,還將有超過10年的「阿森納陷阱」期,可曼聯沒有如溫格般精明的教練和體育總監,低成本和成績之間的悖論,如何協調?
以曼聯目前狀況,新球場的建設成本融資、冠名權甚至像巴薩那樣部分球場周邊商業開發權的出售,都將遇到更大阻力。 畢竟去年下半年曼聯已因無緣歐冠,商業收入銳減15%。 而阿莫林與二次重組的體育管理團隊,很難創造溫格在阿森納的球市+球場長線雙贏奇跡。 更何況相比當年的阿森納「還債週期」 如今英超競爭環境更慘烈,大幅增加了曼聯穩定獲得歐冠資格的難度。
雖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曼聯經歷了10多年的成績低谷,依然能創造每年6億鎊的收入,但弗格森時代的豪門品牌價值紅利已接近被消耗殆盡,若沒有新的重量級獎盃,曼聯的商業價值下降將是不可逆的趨勢。 曼聯的世界級新球場必須建立在足夠多的獎杯基礎上,才能匹配更大的商業價值。 很遺憾,目前的曼聯在新球場完工前無法穩定保住歐冠資格,新球場專案的“地基”就是無法穩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