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要看“最水”的定義是什麼了。
作為一位Top10球員,澳大利亞球員德米納爾在今年澳網1/4決賽中以3-6 2-6 1-6的比分,“乾脆利落”地負於頭號種子辛納。
這場比賽僅耗時1小時48分鐘,幾乎從頭至尾呈現“一邊倒”的局面,德米納爾在所有的技術環節都遭到辛納的壓制,比賽打得沒有波瀾,沒有懸念。 三盤比賽,德米納爾節節敗退,第一盤拿3局,第二盤拿2局,第三盤僅拿1局,這揭示了他技術、實力和心理的全面潰敗。
德米納爾是澳大利亞本土球員,他與辛納的比賽自然吸引了眾多球迷去現場觀看。 德米納爾之於澳大利亞球迷,類似於鄭欽文之於中國球迷,從去年北京、武漢的現場盛況來看,你可以想像球迷們對本土球員抱有多麼高的期待。

但德米納爾被辛納完全擊潰了,作為八號種子的他看起來就像是排名百大的球員。 經此一役,難怪很多人給德米納爾貼上了“最水世界前十”的標籤了。
一位資深評論員在社交媒體上批評說,德米納爾在面對辛納時完全失去了信心,他可能覺得自己與對手根本無法相提並論,並斥責他的表現“極其糟糕”。
德米納爾回應說,這位評論員簡直是「不明覺厲」,這位評論員根本沒有資格去與辛納打一場比賽,也就無法理解對陣辛納時到底會有什麼樣的切身感受。

用一句網路流行語來說,我覺得德米納爾的反擊可謂是“表面上保持著尷尬而又不失禮貌的微笑,心裡面氣得一批。 “又或者是”表面笑嘻嘻,心裡MMP“——你說我”水“,那麼”你行你上啊! ”
撇開主觀感受,德米納爾其實是“名符其實”的世界前十,這是任何人都無法改變的客觀事實。 你可以對他的水準和表現給予任何你想要的評論,卻不能抹殺他位居世界前十的客觀事實。
在剛剛過去的2024賽季,德米納爾連續四次進入大滿貫1/4決賽,這一成就很少有人能比肩,他還在阿卡普爾科贏得了 ATP 500賽冠軍。
在ATP官網,德米納爾的接發球表現排名第一,他的分數是一分一分掙來的,進入世界前十也是一步一個腳印努力爭取來的。

但是,進入世界前十並不意味著他與辛納、阿爾卡拉斯等球員的水準不相上下,也並不意味著八號種子與頭號種子肯定實力相近,最起碼能打出一些抗衡和波折,更不會呈現“一邊倒”的局面。
回顧整場比賽,德米納爾在發球、正手、反手等方面都全部落於下風,他引以為傲的體能和移動方面的優勢也無從發揮——辛納就是加強版的德米納爾,這場比賽有點像“降維打擊”,辛納僅需調到“自動駕駛”模式,便能以120KM/H的速度巡航到終點。
德米納爾的悲哀和無助,並不是什麼新鮮事。 想想三巨頭的“男僕”們吧,想想伯蒂奇、費雷爾、孟菲爾斯等人與三巨頭“尷尬、悲慘”的交手紀錄吧。 在德米納爾之前,已經有很多優秀的球員品嘗過類似的感受了。 或許,德米納爾正走在伯蒂奇、費雷爾等前人走過的路上——這條路既可能是有形的職業旅途,更可能是無形的心路歷程。

球迷們之所以對德米納爾如此失望,甚至苛刻,另一個原因可能與德米納爾的個性形象有關。
德米納爾是一位勤奮踏實的球員,他看起來就像是一位沒啥特點和魅力的班級前十名學生。 與阿爾卡拉斯相比,他沒有傲人的成績,也沒有富含荷爾蒙的“性張力”,更沒有可愛輕鬆的“鄰家男孩”般的笑容。
與另一位本土球員克耶高斯相比,德米納爾顯得中規中矩,這種中規中矩往往被解讀為“無聊而沉悶”——克耶高斯雖然充滿爭議,但他至少能讓比賽變得不無聊。
說到底,並不是所有的球迷都是奔著比賽本身而去的,他們去現場看球可能就是為了尋求一些“樂子”和“意外事件”,而克耶高斯正好可以滿足這些球迷的需求。

所以,當德米納爾輸得很慘時,球迷們就更傾向於批評、斥責而不是同情。
與尋找「樂子」的球迷相比,還有的球迷表現得更為直接,他們並不喜歡深度思考和分析,而是簡單直接地“以貌取人”——在這方面,德米納爾似乎又處於劣勢。
德米納爾是一位不苟言笑的球員。 在比賽的大部分時間里,他表現得嚴肅而內斂,他從頭至尾專注於比賽,一板一眼地打好自己的網球,鮮少與觀眾交流,就連表情和舉止都顯得比較刻板——而刻板恰恰是無聊和沉悶的代名詞。
另外,德米納爾還留著小鬍子,有人說這使得他看起來有點像某位納粹狂人。 照理說,我們不能以長相而指責別人,但是,一個人的面部特徵和舉止確實會影響大眾如何看待他,很多人會本能地用外表去評判別人。

德米納爾到底「水不水」? 這個問題不僅關乎網球技術、實力和成績,更關乎網球之外的很多東西。
不同的人,自然會有不同的看法。(來源:網球之家 作者:雲卷雲舒)